5D艺术网首页
商城
|
资讯
|
作品
|
博客
|
教程
|
论坛
登录
注册
加为好友
发短消息
来自:China
性别:先生
最后登录:2009-03-28
http://Lorsxin.5d.cn/
闪闪~~
首页
|
新闻
|
话题
|
博客
|
相册
|
艺术作品
|
社交关系
|
留言板
|
社交圈
2004/10/31 | 手机 NEC N8000 CoreLDRAW 教程
类别(藏经阁)
|
评论
(0)
|
阅读(1179)
|
发表于 13:14
作者:昊 2004-10-27 12:07:01 原始出处:
昊's Blog
全屏观看
本教程适用于有一定CoreLDRAW基础的朋友
本例是我基于CoreLDRAW 12的版本制作的,但是所使用的工具和命令都是一些最基本的。从CoreLDRAW8到CoreLDRAW12都适用.只是各版本的命令和工具位置有些不同。
[壹] 本例主要使用的CoreLDRAW功能键
① 贝赛尔线工具
② 选取工具
③ 交互式阴影工具
④ 交互式透明工具
⑤ 交互式填充工具
⑥ 形状工具
除了以上几个CoreLDRAW其它的功能基本上不用。所以,用CoreLDRAW来作图主要看的是你的创意和耐心。
一、首先准备好制作的资料
(1)先用数码相机,选几个好角度用高分辨率拍下实物。
(2)在电脑上选出一张清晰的照片。
(3)打开CoreLDRAW,点击CoreLDRAW上的“导入”。(图3)
(4)把选出的照片输入到CoreLDRAW中。(图4)
(5)适当的放大缩小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尺寸。(注意:不要在放大缩小的时候改变图片的
比例,否则你后面所画的一切都是不合比例的)
(6)还有要特殊说明的是,为什么选用自己有的物体来制作呢?因为在对着背景照片的制
作过程中,有些细节的地方照片是无法看清楚的,这时候,就要拿起实物,用肉眼去观察,不然照片上模棱两可的地方也被你“模棱两可”地照做出来了。
那样的话,虽然缩小看的效果很好,但是放大就不经看了。
(7)导入照片作背景的好处是,可以方便的跟着照片插线,在结构照片无法看清楚的情况
下,还可以拿起实物来观察、触摸,来弄清楚结构。
(8)打开“对象管理器”。(图5)
(9)特别说明:不管是用CoreLDRAW做什么,有个良好的习惯是必须的,就是在“对象
管理器”中详细地为每个层中的内容写清楚名字。比如(图6)不然做到后面你是无法在复杂的曲线、图片等对象中正确地选择修改。(到时你准会发疯~~~)
(10)好了,在做好以上的准备后,我们就要先开始思考一下,这一步非常重要。思考什
么呢?首先我们要确定,从什么地方做起。上层与下层的关系,那些地方是会被上层遮挡的。大家可以从比较简单的想法进入。就是按照物体的零件来分开制作。
二、思考完后,找支笔和纸写下你要制做的步骤,不要怕麻烦,不要怕麻烦,做好一个划掉一个,你会很有成就感的。
(1)OK,开始!
(2)先把大小调整好的照片单独放在一个层,起个名“photo”,然后点击(图7)的笔形
图符关闭对这个层的任何操作,只让它显示。这样以后就不会无意选中它了。目的是不让它移动。
(3)新建个图层“红色面板”。我的想法是,从最上层的零件做起。
(4)注:教程中所描述的图层名字与(图6)中的有所不同,大家可以按自己喜欢的起名
字,但自己要清楚,所在层的内容。
(5)跟着背景的照片,先描出轮廓。(图8)我在这里的图例把曲线的线条放大了(后面的
个别图示也一样),目的是为了大家能看清楚,实际应用是很小的。另外大家在描线的时候可以用些比较显眼的颜色,方便准确的跟着背景图描线。
(6)选择,描好的闭合曲线,复制一个,然后向左下方移动一点,我们的目的是作出红色
面板的厚度。
(7)然后选中移动后的曲线,按比例放大一点点。因为手机的红色面板厚度是带斜面的。
注意看(图9)
(8)打开“形状”面板。(图10、图10-1)
(9)准备进行“修剪”命令。在这之前,再复制一个描图的曲线,保留原位不要移动,以
防万一“修剪”出错而丢失曲线。
(10)关于这个“形状”面板。如果不理解的话,可以在一边画两个矩形,先试验一下。
这一步我们用到的是中间的“修剪于”命令。(图10-2)以上注意步骤。
A、 如(图10-2),关闭“目标对象”的选择。
B、 选择“修剪于”按钮。
C、 选择第一个曲线(就是描图的那条曲线)。
D、 点击“形状”面板的“修剪于”,光标变成(图11)。
E、 点击移动后的曲线。
. . .
这样就可以修剪出(图12)的曲线。
(11)厚度曲线剪出来后,我们要用到“互交式填充工具”。(图1)来对其进行填充。
因为手机的主要受光面是在右方,所以这条厚度的曲线也要有一定的光源渐变。
A、 选择厚度曲线。
B、 选择“互交式填充工具”。
C、 从左至右拉出个渐变。(图13)
D、 从(图14)的面板调整好颜色。
E、 先不要太注意颜色是否与原图一致。
(12)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出“液晶面”“液晶面板”“液晶板外金属圈”。(图15)
三、下面讲解红色面板的复杂光影表现方法。
(1)这类形的光影主要通过“交互式填充工具”与“交互式透明工具”结合使用实现。
如(图16)我们先在一个曲线中作个渐变,然后原地复制它(不要移动),改变渐变方向,并在这个复制品上加多一个“交互式透明”,进行几次这样的重叠后,效果就出来了。
注:同样一些小的地方如前面提到的红色面板的厚度,同样如此处理出一些复杂的反光效果。
四、开始制作上翻盖机身。
(1)如(图17)描线。
(2)用前面做红色面板厚度的例子,做出存度并注意图中红图处。
(3)用前面做红色面板光影的例子,做出这里的光影。
五、下面开始制做(图18)的柔和阴影。
(1)如(图19)描画出一个曲线。
(2)以这个曲线使用“交互式阴影工具”。
(3)阴影工具的使用方式与“交互式填充工具”差不多。(图20)不熟悉的可以在一个
空白区域改些数值试验一下。
(4)影出来后,你会发现它是有半透明效果的。
(5)一层阴影是明显不够的。我们要先在“对象管理器”中选中那条有阴影的曲线,单
击它前面的“田”号,再选择它下面的“阴影群组”,光标停留在“阴影群组”上,单击右键。看到“Break阴影群组”了吗?选择它,这样就把原曲线与阴影分离了。(图21)
现在我们又可以在这曲线上再做个阴影。通常叠上3层阴影感觉就差不多了。(图22)
(6)制做机模的咬合线。用“贝塞尔工具”跟着照片描出一条不闭合的曲线,把它转换
成轮廓对象。(图23)
(7)选择转换后的曲线(转换后就是一个闭合的曲线了),对其用“交互式填充工具”填
充。因为高光不是一成不变的,也有明暗。(图24)
(8)填充后,也把它的位置向左下方移动一点点。注意是移动填充后的那条曲线。在原
来位置的那条曲线就填充纯黑可以了。
六、手机上翻盖的效果基本就可以了。先不要去注意那些细小的零件和差别。这和画素描的原理基本一样。先画出整体的大至体积,再慢慢修饰小的地方,最后上高光。
下机身的制做方法原理和前面说的一样。按照前面的方法制做吧。切记分清层的名字,不然到后面的修饰的时候是无法分清哪里是哪部分的。
附:耳机接口的制作分解图和个别部件图。(图25、图26)
如果有什么疑问的~可以在这里留言或发表你的评论.我尽可能的回答.
并在这里修改补充.
++[完]
0
评论
Comments
日志分类
首页
[369]
思过崖
[16]
实验室
[15]
藏经阁
[19]
软件屋
[141]
万泉楼
[178]